最新目录

舞蹈训练与自身保健

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舞蹈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从一开始的简单的动作逐渐发展成优美的动人舞姿,不仅对舞者有益而且给观赏者也带来了许多的欢乐。由于各个地域人们的生活特点不

舞蹈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从一开始的简单的动作逐渐发展成优美的动人舞姿,不仅对舞者有益而且给观赏者也带来了许多的欢乐。由于各个地域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同,所以其舞蹈的方式风格就大不一样,但是他的目的是相同的,一带来愉悦,二带来健康。

一、舞蹈与保健在舞蹈训练中的体现

(一)软开度的训练

在腿的训练中有软度和开度两项。软度主要是韧带的拉伸训练分为静拉伸和动拉伸两种,静拉伸是缓缓拉伸然后停止在某一地方保持拉伸状态,动拉伸是多次重复单一动作有力的进行拉伸。正确的软度训练应该是压腿保证开、绷、直的前提下由轻到重的慢慢压,感觉到拉伸极限时抱住,坚持半分钟左右再进行重复。软度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压完腿之后一定要踢腿,因为拉伸完不进行踢腿来使肌肉、韧带产生记忆性,则会出现回功,根本起不到软度训练的功效。

开度主要是肩、腰、胯三方面。胯的训练主要分为趴胯、蹬胯两种,趴胯相对简单,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稍小一些,主要是蹬胯,蹬胯相对而言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与明显。肩部训练有压肩开肩两种,肩部是舞蹈活动最大的部分,训练时应该注意不要因为训练而损伤肩部关节,这样容易患肩周炎等疾病,造成活动困难,容易使肩部无法正常运动。

(二)技术技巧的训练

跳有小跳、中跳、大跳、摆腿跳、双飞燕、倒踢、紫金冠等。以摆腿跳为例来说,这一技巧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的一个,要求是有滞空感,腿要直,脚背要绷紧,动作要舒展连贯,落地要轻稳。

转有平转、二位四位转、空转、跪转、阿拉赛杠等。其中空转是一项很有难度的转,它需要舞蹈者的弹跳、滞空、平衡、爆发于一体,由于空转是双脚同时离开地面的,所以无法继续借力或者发力,而且由于旋转容易使人发晕,所以要有很好的平衡能力才可做好,还要保持好身体的姿态。

翻包括前翻与后翻两种。前翻又有前桥、云里、前抱等,后翻有小翻,后吃虎,后空翻等,就相对简单的前桥来说,他分为单腿和双腿两种,这类技巧对腰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一定的软开度,没有足够的预备活动是不能做这样的技巧的,否则对腰就会有很严重的损伤。

二、舞蹈表演中的安全问题与运动保健

(一)舞蹈演出场地对舞蹈表演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由于商业性的演出与日俱增,演出场地大部分是临时搭建的非职业舞台,仅是一个板子上面铺一层毡布,这是很不规范的,对舞蹈者是很容易造成伤害,这样的舞台对舞蹈这种肢体性的表演很容易造成坍塌,危险性更大了,所以对舞蹈演员来说舞台不能自己选,但是表演时可以自己把握的,这就要求舞蹈者既要有很好的舞蹈功底又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二)舞蹈作品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多人舞蹈安全。无论在训练还是走台和演出都应该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间距、位置及路线,以保证人与人之间不会影响动作,不会有严重的碰撞现象,在群舞中的托举一般都是多人的托举,相对而言就更有难度,要求大家都应该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托举中每一个托举者都应该有意识的去保护被托举者,而被托举者应该在保证动作完成的情况下,应该找好着力点,相互之间协调默契,才能保障队形流动、托举动作的流畅,预防意外伤害。

三、舞蹈者的自身保健

(一)专业舞蹈者在舞蹈中应该注意的自身保健

在舞蹈损伤中大部分是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和急性拉伤,主要是踝、膝、腰、肩四个部位,防范的方法应该是从准备活动做起,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是有效防止和减少在舞蹈训练中发生损伤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应该注意,更应该传播这种非舞蹈而对舞蹈者自身及其重要的保健知识。

(二)群众舞蹈爱好者在舞蹈中的保健

保健是现在社会的流行趋势,而保健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健身保健、跑步、太极等,但是我认为用舞蹈来作为保健的方式是最可取的,因为舞蹈的创造就是为保护身体而来的,他是集保健、愉悦身心、表演、培养形体、锻炼气质于一体,是最适合大众的一种保健形式。现在广场舞已经成为了中老年人业余时间娱乐与保健的主要方式之一,广场舞不仅给中老年人带来了身体上的保健,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心理得到了充实,通过舞蹈使人们摆脱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自娱自乐于其中。

文章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hbjyxzz.cn/qikandaodu/2021/0620/1111.html



上一篇:人体素描学习和人体外形保健
下一篇:咽音练声法的保健功效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稿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