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发展森林康养新业态研究

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与森林疗养不一样。森林疗养是针对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病情恢复期人群的一种疗养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人恢复健康。森林康养是通过森林的环境和康养

1 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与森林疗养不一样。森林疗养是针对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病情恢复期人群的一种疗养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人恢复健康。森林康养是通过森林的环境和康养产业设置的一系列修身养性、旅游娱乐活动,主要目的是保持身体健康。森林康养的适用人群更加广泛,包含的功能更加多样,能根据不同类型的人进行针对性服务,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1],这对森林资源是否优质、护理人员是否专业有着较高的要求。

2 森林康养的特点

森林康养的基础是森林,要在森林里进行康养,以湖泊、花园、草原等代替森林是不对的。森林康养是让人在美好的森林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健康饮食,从而达到修养身心、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森林康养是一种集林业、旅游业、医药业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确保森林康养的经济合理性和生态安全性[2]。

3 森林康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就已经开始形成森林康养产业,在德国又称为“森林医疗”,主要帮助患者在医疗上恢复身体健康。当时的德国政府强制德国公务员进行森林医疗,这一举措意外地取得良好的效果,德国为公务员支出的医疗费用直接降低了三分之一,于是森林医疗受到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3]。森林覆盖率高达62%的日本也是践行森林康养的国家之一,在日本,森林康养被叫做“森林医学”,主要注重医学保健。日本在森林医学上的发展比较迅速,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高,这促进了森林医学的发展。同时,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中国的三倍,这为日本发展森林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日本的国民消费水平高,也能够负担得起森林医学的费用。目前,德国的森林康养产业进程较为缓慢,还没能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日本的森林康养主要集中在民间,由个人和小企业开办,未被国家政府纳入统一管理,不算是日本的主流产业。

4 森林康养的作用

4.1 生态作用

森林康养的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取舍。发展森林康养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进行开发利用,创建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种关系,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显著表现。将森林康养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对建设良性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2 产业作用

森林康养是一个集医学、林业、农业、体育、保健、卫生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能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比如,森林康养能带动一个区域的旅游、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还能吸引当地农民就业,减少人口外流,增加农民收入,这样既可以实现林业的发展,也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乡产业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实现乡镇振兴。比如在德国巴登·威利斯赫恩镇,这个小镇只有1.5万人口,随着森林康养的发展,镇上的居民都留在了镇里几乎没有外出工作,70%居民从事的工作都与森林疗养有关。日本的长野县信浓町在被认证为森林康养基地后,为当地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还吸引了当地的年轻人就业,减少了年轻人的外流,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4.3 保健作用

森林康养有保健作用,这也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初衷。森林中的空气比城市的空气要好很多,空气中的灰尘比城市中少,细菌含量也大大低于城市,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精神放松,抑郁、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能得到明显的缓解。优质的空气对有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呼吸道疾病的人有着十分明显的康复效果。森林中的树木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芳多精”,这种成分能净化空气,被人吸入后还能有效消除疲劳、降血压、镇静、安神、缓解哮喘等,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通过森林康养,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都能得到改善,费用比医疗费用低,方式也更加健康。在国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森林康养的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这为患有疾病的人群节约了10%—20%的治疗费用,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5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策略

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存在着发展规划不足、基地建设不足、产品供给不足、人才供给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hbjyxzz.cn/qikandaodu/2021/0417/804.html



上一篇:保胎无忧散对母猪保健的临床效果评价
下一篇:母猪的产前保健及产后护理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稿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