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这些学校有实招

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

《指南》重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

学校应该怎样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起来看看这两所学校的好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以课题带动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形成了体现学校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架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学科国家课程中,形成教学浸润、专题开发和活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全面融入。


语文除必修课程外,专修课程开设了经典篇目阅读、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等,选修课程包括诗歌鉴赏与创作、戏剧鉴赏与表演等。

历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注重传承崇德向善的中华传统美德

艺术、体育、通用技术学科突出重点和特色,结合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对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等采取分类走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品牌活动。

美术设置书法篆刻、陶艺、国画、美术鉴赏等,音乐设置中国民族音乐赏析等,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器乐、声乐、说唱(曲艺)、戏曲

体育与健康设置武术、八段锦、踢毽子等

通用技术设置青花瓷、纸模服装、中国结、软陶、茶艺等,并开展造纸、中国结、缝纫、四巧板、篆刻、3D打印象棋等活动

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外语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有关学科领域典籍、人物故事、基本常识、历史成就等,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智慧、思想方法,创造精神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有的课程还打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选修、专修课程,如《博物馆中的化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实践性、体验性,基于学生学习需求,整合多学科资源、开发综合课程

以“徐霞客小组神游中国夏令营”课程为例,由地理组、历史组、化学组三个学科的教师共同承担校内学习和校外考察相结合,学生先在校内实验操作、绘制校园规划图,再赴校外对玉渊潭、恭王府等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考察,将学生动脑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在实地探查中加深对北京历史、地理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通过校本课程和丰富的主题活动,多种形式提升育人效果。充分挖掘现有教师资源,开发校外资源,针对非毕业年级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学校还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科技与人文节、艺术节等主题教育活动,舞龙、腰鼓、秧歌等表演进校园活动;建立国学社、国剧社、国话社、围棋社等社团,定期展演,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育人效果显著。

“通过研读、领会,我们进一步明晰:儿童是有民族文化之根之魂的人。儿童在民族文化的土壤里萌芽、生长,将会长成一棵大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新时代需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合的方式,熏陶感染,涵养精神,让每一个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浸润中成长为拥有中国心、守住中国根、传承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的当代儿童。”

据介绍,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将整体架构一体化、整合型、融入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一是基于国家课程有机渗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额外增设课程门类的情况下,依据学情改造或者利用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将传统文化因子与课程要素进行整合、重组,营造新型的课程文化。

二是聚焦《指南》提出的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科技成就、艺术与特色技能、其他文化遗产等内容组成文化主题单元,设计嵌入式的主题学习课程。

文章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hbjyxzz.cn/zonghexinwen/2021/0302/434.html



上一篇:中华饮食文化:八大菜系
下一篇:中华田园犬和宠物狗,一起放进深山,哪个存活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稿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