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整形医院付德丰医生聊烧伤疤

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有不幸,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危险和小事故无处不在。如果不幸被烧伤,除了及时就医外,还应尽快进行疤痕治疗。如果伤口愈合时间超过2周,就容易出现疤痕增生。轻者会影响美观

人有不幸,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危险和小事故无处不在。如果不幸被烧伤,除了及时就医外,还应尽快进行疤痕治疗。如果伤口愈合时间超过2周,就容易出现疤痕增生。轻者会影响美观,伤口会发痒,反复起水泡会破裂,旧伤口会变新。 ,严重者影响功能,甚至出现畸形。

7月13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烧伤创面修复科主治医师傅德峰医生应邀做客西安交通旅游电台FM104.3“乐游世界”。拓展疤痕专题,进一步讲解烧、烫、电击伤疤的防治及科普健康知识。

(从左到右:主持人于欣、付德峰医生、主持人邵魏)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烧伤和博士。伤口修复科付德峰

曾就读于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陕西省卫生协会卫生服务与管理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卫生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烧伤科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白求恩精神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陕西省卫生学会慢性病管理委员会原委员,陕西省卫生学会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委员会原委员。擅长各种热灼伤(烫伤)、电灼伤、化学灼伤、冻伤、虫咬、蜜蜂叮咬、褥疮、糖尿病足、血管溃疡、富血小板血浆、骨水泥在慢性伤口的应用。

博士傅德峰将为大家讲解皮肤疤痕的防治,在节目中讲述医院科室真实案例,从专业医生的角度分享疤痕相关的预防知识,让观众对疤痕的形成有更多的了解,了解疤痕的本质形成,减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伤害和疤痕。 .同时,针对电击烧伤、烫伤、疤痕的防治开展重点科普。

什么是疤痕?疤痕是各种皮肤损伤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总称。它是人体伤口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胶原蛋白合成代谢和降解平衡被破坏,形成病理性疤痕。

疤痕的危害,疤痕会给患者的外表和身体机能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因疤痕的颜色而产生自卑感。大小和形状不同,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和身体状态。因此,无论是在烧伤、整形外科还是皮肤科,疤痕都是临床高度关注的焦点。

烧烫伤后会不会留下疤痕?烧烫伤后是否留下疤痕,要看烧烫伤的深度和烫伤后的急救处理是否正确。一般来说,一级烧伤和浅二级烧伤不会留下疤痕,但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深二度和三度烧伤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疤痕。为了减少瘢痕增生的程度,通常选择植皮手术进行干预。从愈合时间比较容易判断。两周内愈合的伤口一般不会留下疤痕,两周以上愈合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疤痕。

烧伤疤痕和其他疤痕有什么区别?其他创伤或手术留下的疤痕比烧伤轻。烧伤造成的疤痕比较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挛缩。影响关节运动功能,甚至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预防疤痕?疤痕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病理过程,需要一个持续、充分的治疗过程。定期评估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它评估疤痕的生长;另一方面,它评估和分析预处理。应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动态治疗,直至取得满意效果。

常见的疤痕类型有哪些?关于疤痕的分类,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的方法。根据颜色、质地和感觉的不同,疤痕分为未成熟疤痕和成熟疤痕。

未成熟疤痕是指伤口愈合后的早期,局部疤痕颜色为红色,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厚度可达几毫米至几厘米,表面粗糙,质地较硬,弹性较差,可能存在瘙痒、疼痛等明显不适。

成熟疤痕,疤痕生长有一定的时间过程,一般1年左右,老年人达到成熟需要几年时间。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表面没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厚度变薄。 , 质地变软,不适症状消失。

根据解剖形状的不同,疤痕可分为肥厚性疤痕、瘢痕疙瘩、萎缩性疤痕和疤痕癌。

疤痕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疤痕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疤痕形成前的预防和疤痕形成中的预防。形成前的预防主要从伤口处理和手术操作两个方面进行。

优化伤口处理,预防瘢痕形成,重点是预防和控制感染,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尽快封闭伤口。与外科手术相关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无菌原则、非(微)创技术、无张力、无异物、无死腔、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法。

文章来源:《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hbjyxzz.cn/zonghexinwen/2021/0811/1226.html



上一篇:北大医学老教授的忠告:人死于无知,寿于有智
下一篇:“疾病”是医学最大的悖论,天下本无病,一切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稿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版面费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